回首八十年,前列腺癌治疗手段屡破桎梏0uz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蔡燚博士指出,最早将“去势”治疗应用于前列腺癌本是个偶然,在1941年手术去势的效果被证实后,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手术去势一直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标准手段。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1971年),人类首次分离得到了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即现在已经成熟化的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药物戈舍瑞林、亮丙瑞林和曲普瑞林等,这类药物通过影响下垂脑-垂体-性腺轴活动,抑制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从而降低男性血清睾酮的含量,达到药物去势的要求。
在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抗雄药物(常分为甾体类以及非甾体类)被逐渐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甾体类药物因为副作用比较大,所以实际的临床应用较少。非甾体类的抗雄药物则包括比卡鲁胺、氟他胺和尼鲁米特。但随着越来越多治疗方案的出现,这类抗雄药物也已经慢慢退出了临床的应用。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化疗开始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化疗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有明确的获益,因此,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成为了此后十余年mCRPC治疗的标准方案。2008年后,包括阿比特龙、恩扎卢胺等在内的新一代抗雄药物的出现,为mCRPC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015年至今,新一代抗雄药物从原来的mCRPC阶段逐渐提前到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以及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阶段,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
蔡燚博士表示:“内分泌治疗是一个不断的进展的过程。即便到今天,它依然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石性的作用。”
患者的“需求”与医生的“追求”,推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不断发展0uz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蔡燚博士提到,前列腺癌是欧美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既有治疗方案的不完善、患者获益的不充分、医生对改善诊疗手段的迫切意愿是驱动着临床不断进行前列腺癌领域的研究和更多药物开发、更新的源动力。
以内分泌治疗为例,随疾病发展,以比卡鲁胺为代表的第一代抗雄药物不能很好地持续抑制雄激素水平,在雄激素受体(AR)过度表达的环境中可能会成为激动剂,反而起到了促进肿瘤的作用。而以恩扎卢胺为代表的新一代内分泌治疗药物则是在这个背景下被研发、进入临床应用的。它可以阻断雄激素与AR结合,抑制AR核移位,影响AR与DNA结合,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在高水平AR表达环境中也不会产生激动剂效果。此外,以目前的数据来说,无论是对CRPC,还是对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新一代内分泌治疗药物都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恩扎卢胺可显著降低已经进入CRPC阶段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低化疗前mCRPC患者的影像学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延长化疗前mCRPC患者的总生存期,推迟mCRPC患者接受化疗的时间。”蔡燚博士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一代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选择以恩扎卢胺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原因。”
临床治疗选择“百花齐放”,前列腺癌患者未来可期0uz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蔡燚博士指出,随着前列腺癌治疗手段的不断更迭,临床医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给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如恩扎卢胺、阿比特龙这样既往价格昂贵的药物也在近两年进入国家医保,越来越多患者得到了选择的自由,大幅减轻了经济负担——只有普通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药物,才能真正惠及更多的患者。
同时,蔡燚博士也对前列腺癌治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前列腺癌的进展每年都是在泌尿肿瘤领域中最多的,也可能是最有突破性的。在未来3-5年内,免疫药物、靶向药物可能都会加入到以内分泌治疗为基础的临床决策中,补全前列腺癌诊疗的“图谱”。
而对于泌尿外科医师来说,前列腺癌诊疗手段的丰富、疾病阶段进展时间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对患者既是喜讯,也代表着更高的挑战:前列腺癌每一个阶段治疗的决策,每个治疗方案的制定,都会影响个体患者的治疗结局。蔡燚博士指出,在这个时候,泌尿肿瘤医生不单单只是一个外科医生,更应兼具内科医生和多学科诊疗(MDT)成员的角色,与各个相关科室医生紧密配合,制定系统的临床解决方案。“从我自身成长经历来看也有这样的感受。其实我们单个人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但如果大家一起同时来做一个事情,我们能做的事情可能会更多一些,能够为患者带来的获益也更多一些。”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从当下临床实践中找到自己的道路0uz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蔡燚博士指出,不同于国外,中国的前列腺癌病人初诊晚期以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比例很高,中国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70%,而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了99%以上——近30%的差距主要在于我国初诊早期患者比例低,许多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无法获得良好生存,这一巨大的差距是我国泌尿肿瘤医师需要不断探讨、不断努力去追赶的。“希望将来前列腺癌领域能够出现我们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的数据,更希望我们年轻医生能够去做一些更加贴近临床问题的研究,能够对我们的诊疗带来改变。”
最后,蔡燚博士总结道,虽然临床工作越来越繁忙,但了解前列腺癌诊疗发展史、从发展阶段中看到前辈们走过的一些弯路、探究既往研究者的思考能够给年轻医师的学习、成长以及未来科研方向带来很好的提示。